传承民族文化讲好青海故事
(2021年1月13日)
青海日报社 王丽一
在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的68件一等奖获奖作品中,青海日报的《关注》栏目得以跻身其间,获得了本届“中国新闻名专栏”一等奖。这是继20世纪80年代末获得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类”一等奖30多年之后,青海日报社对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再次问鼎。喜悦的同时,我也深感忐忑与不安。我知道,这是一份集体奖,荣誉属于我们社会文化专刊部全体同仁,属于青海日报,属于青海新闻界。对于这个栏目,很多人都曾付出过心血与汗水,感谢省记协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是他们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每一件申报作品从内容到推荐词,都再三推敲、认真把关,为冲刺中国新闻奖做出了令人感佩的努力;感谢青海日报社领导和社编委会成员,没有他们长期以来的悉心指导、倾情呵护,在媒体竞争剧烈的形势之下,一个地方报纸普普通通的专副刊栏目将很难脱颖而出,获得如此骄人的业绩;感谢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没有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埋头苦干、殚精竭虑、团结一致、各尽所能,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次采访,每一篇来稿,字斟句酌不厌其烦地修改、打磨,很难打造出这样的品牌栏目。
《关注》是青海日报社社会文化专刊部“人文周刊”的主打栏目之一,创办于2002年年底。多年来,作为专副刊的主阵地,它始终坚持“立足青藏高原,开掘历史人文,关注时代脉搏”的定位,在弘扬时代主旋律、彰显主流价值观方面积极作为。此次获奖,给了我们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励。简单总结分析一下此次获奖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得益于该栏目比较精准的定位。用生动鲜活的文字呈现脚下这片土地的厚度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精神高度,讲身边的故事,讲于此生息、劳作的苍生黎民的奋斗和梦想,聚焦时代重大主题,聚焦地域文化,永远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关注”栏目所刊发的文章,聚焦青海历史文化、生态环保、高原精神、民族团结等重大主题,既有现场考察,也有对历史的回望,还有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书写与呈现。它以对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独特荷载,丰富了新闻的内涵,也彰显了青海高原的特色和气韵。
其次,得益于团队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得益于久久为功的精品意识。采编工作是一项需要吃大苦、耐大劳的工作,也是一个需要呕心沥血、字斟句酌的工作。多年来,在栏目的打造上,从历届编辑到主任到老总,都努力继承前辈报人的优良传统,始终不渝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稿件编排上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对重点稿件,从策划到采写到成稿,从标题到内容再到文字表述,总是一点一点地抠,一级一级地审,尽可能地将稿件打磨出应有的气韵和神采,将差错减少到最低程度。作为专刊部主任的马钧和已经退休的责任编辑张翔等同志,虽然没有署名,但在该栏目的打造与呈现上亦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极大的辛劳。
再次,得益于坚持发现的眼光和创新的原则。一个栏目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得有源头活水,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学会在寻常生活中发现和撷取其不寻常之处,学会发现和撷取平凡中的伟大;“关注”自创办以来,就以锐意进取的姿态不断开掘和丰富其内容。怎样钩沉、挖掘青海历史文化资源中的闪光点?怎样更好地讲述时代变迁中的波澜壮阔和风起云涌?怎样多角度、多视点地记录那些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与民族民间文化的点点滴滴?这些都是“关注”栏目的着眼点和着力点。除了内容上的拓展,形式上也在不断求新求变,以更好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人民群众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获奖只能说明过去的业绩和荣耀。对我们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还很多。相信我们最好的作品,永远都是“下一个”版面,下一期栏目,下一篇稿件……